• Oct 23 Wed 2013 05:37
  • 生活

床邊手機鬧鐘響起,睜開惺忪雙眼,看著手機時間,早上5點10分,辛苦的一天要又開始。

身體還很想睡,可是意志卻告訴自己要起床,我為什麼要過得那麼幸苦?

sony6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系統一是直覺性思考,所以它容易受「錨點」影響,有科學家實驗,在海洋探索館前對參館旅客募款,對旅客說「油輪造成環境污染,你願意捐多少錢來救助這些在大平洋岸受污油傷害的五萬隻海鳥?」,願意捐的平均金額是64美元,當對旅客加入錨點問題時「你願意至少捐5美元,來救助在大平洋岸受到油輪污染傷害的五萬隻海鳥嗎?」,則平均募款金額降到20美元,當錨點問題改成「你願意至100美元…」,平均募款金額是143美元。所以,系統一容易受到錨點影響。而那種情形容易引起我們的系統一開始運作呢?那就是心情好的時候,或者歷經重覆且熟悉的經驗,或清楚且具有美感的文字閱讀時,都容易引起系統一的運作,讓我們直覺思考取代我們做出決定!相反,當我們心情不好、經歷陌生且未知的經驗、或閱讀字體小且不清楚的文字時,則會促發系統二的運作,也就是會引發邏輯性思考的展現。這很有趣,不是嗎?


sony6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21 Mon 2013 05:15
  • 羨慕

難免我們會遇到羨慕別人的時刻,這時候,我們應該想想自己已經擁有什麼,而不是一昧的想自己所沒有的。而且,別人所擁有的,也許沒有你想像中那麼美好,也許他要付出代價,也許根本不是表面上那樣美好,又或許別人也羨慕你所擁有的事物,又或者,其實你已經擁有,只是你不知道。也許,你可以靠自己的努力,在現有的資源中去創造你所想要的事情,培養自己高度的主導意識,可以讓你過得更加樂觀進取,所有事情的結果,都與自己所作所為有很大的關聯,只要努力,都可以因此而改善現實環境,也許你需要的只是付諸行動實現理想。況且,人的情感是不斷變動之流,也許隨著時間經過,你所喜好的事物,在你心中也會慢慢失去地位,或者,被別的喜好所替代,因此,不要被一時的想法所矇蔽,也許你想要的不是你所想的那樣。反正,不要覺得煩,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年,你的慾望永遠不會有滿足的一天,擁有之後你還會想擁有更多,擁有越多,害怕失去的事物也越多,不要成為你慾望的奴隸,讓理性思考重新掌控主人的地位。自由不是為滿足自己感官慾望,而是服從自己理性思考後所設下之準則,這才是自由的真諦,才是自由的人生。共勉之。

sony6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所著「快思慢想」,提及人類腦中有二種思考模式,一種是直覺思考,特色是快速,簡稱快思,書中以系統一稱之;一種是邏輯思考,特色是緩慢嚴謹,簡稱慢想,書中以系統二稱之。人類經過數百萬年演進,系統一可說是最原始的大腦功能,它直覺快速,能迅速躲避危險,辨別安全環境,使人類得以種族延續至今。而系統二幾乎是最近才演進的大腦功能,它緩慢嚴謹,使人類得以邏輯思考及精密運算,能建築高樓大廈,並將人類送上外太空。系統二似乎很優秀,但很可惜,系統二很懶惰,它需要努力才能啟動,而系統一不費力,它總是無時無刻在影響我們每一個判斷,輕易地呈現感受及喜好到我們的腦海中,甚至會提供資訊給系統二,所以有必要了解系統一是怎麼運作的。


sony6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19 Sat 2013 15:46
  • 習慣

習慣的模式有三要素,提示訊號、慣性行為,及獎勵,養成習慣,就要找到所想養成習慣的提示訊號,每當提示訊號出現,就讓自己做出慣性行為,接著就是籍由慣性行為得到獎勵。反覆為之,習慣於是養成。而改變習慣,要維持提示訊號及獎勵不變,只改變其中的慣性行為即可。重點要找到想要改變習慣的提示訊號,並有意識的改變這個提示訊號所引發的慣性行為,以新的慣性行為替代之。反覆為之,舊的習慣即可由新的習慣所替代。


sony6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康德對於追求個人選擇的個人自由主義,及追求多數人利益的功利主義,各打了一巴掌。他反對功利主義,認為「人不該被視為達成其他目標的工具」,他也反對個人主義,認為「出於欲望的選擇不是真正的自由」,他認為真正的道德是,人就該被視為目的本身,而不是為達成目的之工具,因為人係有理性思考的主體,而非不具思考能力的工具。而自由應該是理性思考後的選擇,而非出於滿足身體慾望的選擇。於是,康德對個人自由主義,及功利主義,各踹了一腳,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,並因而引導出,基於理性思考後,對個人慾望與理性思考相反時,對慾望的抑制,也就是俗稱「自律」,換句話說,基於理性思考為自己設下準則,該準則的目的不是將人視為工具,而係以人為目的,並且克制自己慾望,去實現自己所設下的準則,就是自律,這樣才稱得上是「道德」!


sony6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正義,從古至今,爭論不休的議題。正義,究竟是群眾利益的最大化,抑或追求個人選擇自由。兩派各有支持者,但也各有為人詬病之處。前者,最為人詬病者為,若正義為追求最多人之利益,那麼被犧牲的少數人的利益,我們憑什麼說他們的利益就不該被保護,為什麼不同人的利益,可以加總計算,難道不同人間的利益,有共同的度量衡,否則如何計算,果真如此,那這個度量衡是什麼,是金錢嗎!要如何換算成統一單位,進而進行比較誰該保護,誰該被犧牲呢?追求個人選擇自由,最大為人詬病的是,如果自願為奴,我們也該尊重個人選擇自由嗎?如果,他是陷於經濟弱勢,而不得不自願為奴,甚至自願捨棄生命,換取家人經濟上的溫飽,那也該尊重他的選擇嗎?

公益與自由的爭論,直到康德的出現,發展出另一種思考正義的方式!

sony6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第二種,就是為更高目標奉獻的能力,不是只看眼前近利,而是為更高的目標,他們為更長遠的目標努力,而且,具有情緒包容能力,所謂情緒包容能力,就是指對於會阻礙完成目標的情緒,都可以妥善處理,不會使情緒干擾目標的完成。第三種,就是釐清次序的能力,這種能力的特質,就是擁有解決難題的動力,遇到難題,反而激發鬥志,越困難的目標,越能激起他的興趣,這樣的人,也容易培養在混亂中釐清先後次序的能力!

所有成功的CEO都擁有這三種能力,如果你想成功,可以先從培養這三種能力著手!

sony6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賈斯汀曼克斯,有個奇特的職業。他是高階主管獵人,他以大量的人物專訪及人格分析,歸納統整成功領導人的人格特質,並籍此為企業選擇適合的領導人。

他歸納出成功的CEO所具備的三種人格特質。第一,要有務實樂觀的態度。他發現所有成功的CEO,都具有樂觀,但不失務實的態度,而樂觀是指有高度主導意識,所謂主導意識,是認為世界上所有事情的結果,都跟自己的行為具有關聯性,有此想法的人,認為自己可以主導外界事物的結果,如果事情不盡己意,這樣的人會認為係自己努力不夠,並相信可以靠自己的努力主導事情將來的發展。然而,低度主導意識的人,會將不如己意的結果,歸咎於別人的行為,認為事情的結果,不是自己造成的,而是別人的錯,這樣的人,容易悲觀。所有成功的領導人,都是具有高度主導意識,對於不滿意的結果,會先思考自己尚有那些不足,並進而去尋求解決之道,所以他們樂觀,但不失務實,會想辦法認清現實狀況,並設法改變,這是成功CEO的第一個人格特質!!!

sony6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Oct 10 Thu 2013 06:59
  • 閱讀

閱讀,不見得是閱讀書籍,也可以閱讀週遭的人事物,所有透過內在思考專化成知識的過程,都是種閱讀,如果將閱讀限於書本上文字,就侷限閱讀的範圍。我們周圍的人事物,也可以是閱讀的對象,並籍此獲得人生智慧。


sony65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